低功耗<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雷达在泊车辅助应用中优于超声波的原因
  当今的泊车系统主要使用了超声波传感器,这是一种可以感应附近物体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尽管这种技术已发展成熟,但是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必须满足成本敏感市场中泊车辅助和自主泊车应用不断发展的要求,而一级制造商也发现从超声波感应中挖掘更多性能所带来的回报在不断见少。  无论是下一代泊车辅助、自主泊车还是代客泊车辅助系统,都将比超声波感应需要更高和更长的分辨率、精度和距离来检测车辆的周围环境。  超声波传感器的现状  超声波泊车系统因自主等级而异,可以提醒驾驶员感应到的物体,也可以借助摄像头感应功能操纵车辆驶入停车位。如图 1 所示,这些系统使用汽车上安装的 8 至 12 个超声波摄像头,来实现完全覆盖,典型感应距离为 10cm 至 5m。  图 1:超声波传感器(左)和 AWRL1432 传感器(右)的泊车配置比较  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由路径上的物体反射的声波来感应物体。它们通过测量发射声波和接收回波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附近物体的距离。如今,这些传感器通常向中央传感器融合电子控制单元 (ECU) 发送在高速分布式系统接口 (DSI3) 通道上所接收信号的整个波形。  与发射声波的超声波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通过发射频率随时间增长的电磁波来感应物体。这类信号会从给定路径上的物体表面反射回来。毫米波传感器通过测量被感应物体的属性变化,来计算其距离、速率和到达角。  77GHz 毫米波雷达具有宽射频带宽,可实现精密的距离和速率测量,因此逐渐受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身应用的青睐。德州仪器 (TI) 的 AWRL1432 单芯片雷达传感器等器件还能在 4cm 至 10m 及以上的范围(具体取决于天线配置)精确感应物体。这一扩大的范围支持提前感应出障碍物,使驾驶员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并安全地驾驶。  雷达传感器用于泊车辅助的优势  超声波传感器针对声波在一种介质(如空气)的传播进行了优化(泥浆和雨雾等环境条件会限制其性能)。相比之下,毫米波雷达使用的电磁波不需要传播介质,并且在任何外部条件下可提供精密的物体感应。与超声波传感器相比,雷达传感器通常也不易出现错误读数,从而为泊车辅助功能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此外,由于超声波传感器会受到声波传播介质的影响,因此在汽车上安装超声波泊车系统时,需要在保险杠上采取不同的钻孔和喷漆工艺,这会给 OEM 带来巨大的成本。相比之下,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汽车保险杠上(如图 2 所示),在简化安装的同时保持美观。  德州仪器的 AWRL1432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集成了模拟前端与数字处理后端,可在具有成本效益的控制器局域网灵活数据速率通道上传输处理后的输出数据,以便中央 ECU 做出决策。相较而言,将超声波传感器向中央 ECU 传输波形数据所需的 DSI3 电缆价格昂贵。您还可以在汽车上将AWRL1432 传感器和现有的角雷达结合使用(这种配置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从而允许在空间日益受限的传感系统中重复使用多用途传感器。  图 2:多模式角雷达系统与 AWRL1432  结语  AWRL1432 传感器能够提供更大的距离、分辨率和精度,有助于满足当今的泊车辅助、入门级盲点检测和代客泊车等更高自主等级的未来应用的要求。其低功耗架构所需的有功功率更低,并且能够提供空闲和深度睡眠模式,可以在需要电池电源的脚踢开启和门感应应用中提供雷达优势。  AWRL1432 传感器不仅能够支持 OEM 和一级制造商提高泊车系统中的雷达性能,而且还能够在以前受成本和功耗限制的外部应用中实现。这些功能使得软件定义的多用途雷达的开发成为可能,同时,这些雷达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硬件,并缩短下一代近场传感应用的工程周期。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3-11-20 14:13 阅读量:1119 继续阅读>>
广和通模组FG190W助力客户5G<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ODU率先送样
  得益于大带宽、大容量特性,5G毫米波适用于体育馆、写字楼、商业区、机场等人口密集场景。同时,受限于毫米波的穿透和覆盖能力,室外毫米波基站更适合部署于特定区域,运营商通过室外ODU(Outdoor Unit)融合室内IDU(Indoor Unit)的方案可为用户带来高效毫米波宽带接入服务。ODU可将室外的蜂窝信号转化为有线数据,再通过网线连接到室内IDU,进行Wi-Fi和有线局域网覆盖。  毫米波ODU减少了5G毫米波信号的传输衰减,高效发挥毫米波带宽性能,是毫米波规模商用的重要应用。同时,一个ODU通过搭配多个室内IDU实现多户无线接入,降低运营商整体无线宽带部署难度和成本,进而节省用户资费,为全球多区域的客户带来万兆级无线连接体验。  FG190W基于骁龙X7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开发,符合3GPP R17演进标准并支持相关特性。骁龙X75是首个采用专用硬件张量加速器(第二代高通®5G AI处理器)的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搭载了骁龙X75的FG190W利用AI能力突破性地赋能5G FWA。FG190W支持高达1000MHz频宽的毫米波频段和下行NR 10CA(十载波聚合),可实现毫米波与Sub-6GHz二者同时在网,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以稳定快速地接收信号波,最高下行峰值可达10Gbps。FG190W采用LGA封装方式并支持丰富外设接口,包括3个PCIe、2个USXGMII以及UART、I2S、USB 3.1、UIM等,外围连接能力与拓展性增强,灵活支持CPE、MiFi、ODU等多种FWA解决方案。此外,FG190W支持OpenWRT和RDK-B,更好地满足FWA行业客户和运营商需求。  广和通利用毫米波等领先通信技术充分发挥5G潜能,助力客户丰富5G终端与应用。未来,广和通将持续携手行业伙伴,为垂直领域提供大上行与大下行连接能力的解决方案,推动5G商用。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3-10-26 09:15 阅读量:1178 继续阅读>>
松下:窄间距连接器RF4—支持5G<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通信用天线模块连接
恩智浦:借势明道,单芯片4D<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雷达加速“上车”
  实现更高阶自动驾驶既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亦是行业的变革原力所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包含毫米波雷达、图像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在内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已成为业界共识的主流方案。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射频处理业务部总经理Torsten Lehmann提及,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其感知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促发了传感器数量的攀升和性能的进阶。多种类别传感技术通过组合互擅所长,确保汽车在任何天气、光线、环境中均可安全驾驶。  对于毫米波雷达的“潜能”,Torsten Lehmann乐观认为,凭借出色的探测范围和感知性能,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升级过程中将持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4D毫米波雷达强势走高  经过产业链的合力助推,目前市场大多数汽车已进阶到L1、L2级别,预计到2030年全球43%的汽车将具备L2+到L3级的自动驾驶能力。在这一“升级”趋势的指引下,汽车毫米波雷达也迎来了新的拐点。Torsten Lehmann分析说,毫米波雷达将迎来三重加速增长,不仅带动了数量和渗透率的提升,也在推动向更高性能的4D毫米波雷达演进。  首先, Torsten Lehmann认为,随着新的舒适性功能和更严格的新车碰撞测试NCAP 2025标准推动,越来越多的汽车将安装毫米波雷达,雷达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市场调研机构Yole给出了强有力的数据:汽车雷达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势,2022年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超过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达到18%到20%。对此Torsten Lehmann还指出,尽管现有市场中24GHz雷达仍有一定的使用量,但正在快速被77GHz雷达所取代,未来市场将以77GHz雷达为主。  其次,每辆汽车将有更多的雷达节点,不仅包括长距离的前向雷达提供自动紧急制动和自适应巡航功能,还会在车身四周布置四个短距离的角雷达实现360度的全面感知,以及成像雷达进行精确的环境映射和定位。Torsten Lehmann乐观说,2020年平均每辆汽车的毫米波雷达节点为一个,2024年或达至两个,未来会攀升到约有五个雷达节点。  最后,更高性能的4D成像雷达也将代替传统雷达占据主流。  据记者了解,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预期,对于L2级辅助驾驶传统毫米波雷达作为标配不可或缺。但面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传统毫米波雷达的短板逐渐显现,包括缺乏测高能力、角度分辨率低、点云稀疏且忽略静态物体等,不足以支撑L2+以上功能的开发。  而4D毫米波雷达在2D传感器测量速度和距离的基础上,扩展到包括检测方向、到达角和水平高度,性能得以大幅“加成”。  Torsten Lehmann分析道:“随着4D毫米波雷达的发展,不仅可实现高达300到350米的探测距离,且可非常精准地4D映射环境,达到接近于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可形成清晰的点云阵图,提供全面的清晰感知。”  单芯片方案成争夺热点  4D毫米波雷达的“引爆”,也让其迅速走到了聚光灯下。值得关注的是,在多方因子的交织作用下,4D毫米波雷达方案的比拼也迎来了单芯片时代。Torsten Lehmann认为,之前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中应用处于早期阶段,市场需求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涉及探测距离、发射和接收器数量、噪声、功耗等考量,因而明智的选择是将毫米波雷达最核心的两大元器件MMIC芯片和雷达专用处理器分立的方案。但随着4D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增势“显性化”,加之半导体技术的进阶以及成本的优化,单芯片方案将成为竞争新焦点。  显然,77GHz毫米波雷达的单芯片集成极具挑战。因要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性能,将MMIC芯片、雷达专用处理器、天线等集成为单芯片涉及数模混合、干扰控制、天线设计、算法融合等等,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解决多层面的挑战,这一方面考验毫米波雷达厂商的综合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节点至关重要。Torsten Lehmann提到,从当下来看,28nm节点在性能、工艺和集成度方面能达到一个优化的平衡。  在成本方面,曾有业内人士认为4D毫米波雷达还没有大规模量产成本是一大限制因素。对此Torsten Lehmann则认为,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取舍需要平衡,不同的细分市场有差异化的关注点,低端的市场可能是成本驱动型的,但对高端市场来说则是性能驱动。  4D毫米波雷达的单芯片集成,无疑为其规模化应用也打开了“方便之门”。Torsten Lehmann强调,通过设计和封装技术的创新,实现单芯片方案不仅在性能上得到了增强,还可实现更小体积、更低功耗、更低成本,也将反过来促进其进一步的落地。  Torsten Lehmann进一步判断,随着雷达数量和节点走高,2025年之后单芯片雷达将走向主流。  构筑全扩展性雷达“护城河”  着眼于4D毫米波雷达的单芯片趋势,恩智浦凭借多年累积的优势全面出新,在去年首款专用16nm成像雷达处理器S32R45投入量产之后,又在今年推出了首款28nm单芯片高性能成像雷达方案。  “这一单芯片性能优异,可实现小于1度的角分辨率、0.5度的俯仰分辨率、300米的距离和20FPS,已接近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数据。”Torsten Lehmann介绍说,“而且算力提升了2-4倍,尺寸缩小了30%,能效节约高达50%。”  尽管目前4D毫米波雷达芯片赛道颇为拥挤,但从竞争格局来看,恩智浦仍占据“C位”。这一是因为恩智浦有完整且拓展性强的雷达产品线,包括长距离雷达、角雷达和成像雷达,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软硬件一体化方案;二是恩智浦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本土支持团队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雷达设计支持。  深入来看,恩智浦的雷达产品线不仅覆盖低端到高端,而且所有产品均可提供无缝的性能可扩展性以及跨雷达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复用,最近恩智浦还新推出了先进雷达处理算法Premium Radar SDK,进一步增强了软件开发的便利性,全面助力客户高性能雷达方案的协同和加速开发。  一项有力的佐证是最近蔚来宣布采用恩智浦的汽车雷达技术,包括其突破性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解决方案。据介绍,恩智浦最新的4D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可帮助车辆显著提高前置雷达性能,使其能在高速公路、复杂的城市场景、以及远达300米的距离内识别和分类其他车辆、弱势道路使用者或物体,为汽车客户带来更高的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  凭借多年深厚的积淀以及稳扎稳打的战略部署,恩智浦在4D毫米波雷达市场现在和将来都将迎来新的“馈赠”,但恩智浦依然汲汲于未来步步为营。伴随着4D毫米波雷达将向更强的处理能力、更高的MMIC工艺、更多的收发通道等方向演进,恩智浦也将借势明道,持续精进。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3-06-28 09:21 阅读量:1299 继续阅读>>
意法半导体ST:告别束缚,连接永固,ST60<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非接触式连接器为工业连接而生
  随着工业智能化和物联网等行业趋势的快速兴起,无线连接也逐渐成为各大细分行业和具备升级需求的企业在未来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上的首选。尤其是在连接器方面,非接触式(无线连接)的技术进展其实一直未能跟上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脚步。  虽然连接器经过了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到芯片式连接器的模式升级。但是,当下用户的需求更多偏向于非接触式连接。对此,意法半导体创新性推出ST60毫米波非接触式连接器,开辟了颠覆性的连接方式,它的非接触式连接能力能够帮助用户和传统连接器挥手告别了。  01、什么是非接触式连接器  连接是一种传统的技术,传统连接器的本质是金属接触金属,在一些应用领域面临着传输带宽、可靠性、电磁干扰等问题的挑战。ST60是意法半导体开发的毫米波非接触式连接器。这项技术使用60GHz来传输信号,具有超高带宽、超低功耗、近距离、点对点传输等特点,是无需任何协议的物理传输芯片,其目标是在广泛的电子设备中成为甚至替代连接器和连接线缆。  02、和其他无线技术的比较  下图是ST60和常用的其他无线技术的比较,如5G、Wi-Fi、蓝牙、NFC等。从传输距离的角度,ST60覆盖较近的cm级的无线连接距离;从支持的信号带宽范围,ST60可以实现的信号速率从约10Kbps到高达6.25Gbps;从能耗的角度,ST60有着最好的每bit功耗性能。  03、非接触式连接器可以给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什么创新  在严重暴露于恶劣环境或机械压力之下的工业系统中,ST60 允许使用非接触式数据链路获得更高的可靠性,这些数据链路在工业环境和操作条件,例如冲击和振动,会获得更加稳定的性能。另一个新兴的趋势是工业安全。非接触式低功率射频链路在消防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等安全应用中能提供更好的自然免疫力。由于该链接采用毫米波无线传输,因此它是测试与测量、医疗安全、电动汽车中的高速数字信号电气隔离应用中的优秀胜任者。  在自动化工厂中,如果您有大规模制造的设备,在装配测试生产线上,每个被测设备都会实际插入测试平台,您可以下载固件、运行诊断、拔下插头并将其传递到下一站。采用ST60 的非接触式连接可以实现整个测试过程无人为干预,避免拔插,极大地提高装配线的吞吐量,并通过强大的连接提高可靠性。在智能工厂中,机器人中的旋转接头/铰链采用完全非接触式连接,从而提高设备运动的自由度和可靠性。
发布时间:2023-02-27 15:51 阅读量:2097 继续阅读>>
海凌科推出24G<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雷达模块HLK-LD2411
  海凌科推出——24G毫米波雷达模块HLK-LD2411。这款模块不仅支持测距,还自带BLE5.1蓝牙,可通用HLK-LD2410B的APP,支持通过APP进行OTA升级。HLK-LD2411主要应用在智能卫浴场景,可实现精准的人体感应测距以及手势识别,可通过上位机工具实时显示距离信息以及手势信息。  27.5X27.7x1.2mm小体积 低功耗  24G雷达模块HLK-LD2411体积小巧,仅27.5X27.7x1.2mm,极大程度的节省设计空间。这款雷达模块的平均工作电流50mA,节能降耗。模块件由AloT 毫米波雷达芯片、BLE蓝牙芯片、高性能一发一收微带天线和低成本 MCU 及外围辅助电路组成,FMCW调制方式,拥有先进的信号处理能力。  支持测距,感应范围0.3-2.2米  24G雷达模块HLK-LD2411的工作频段在24.015-24.245GHz,扫频带宽为0.23GHz,FMCW调制方式。  雷达模块支持测距,可以输出人与物体之间的运动距离,感应范围在0.3-2.2米,可以通过上位机查看产品的距离信息。模块具有高灵敏度,反应速度快,测量距离远,测量误差在10cm左右。  自带BLE5.1蓝牙,支持APP OTA升级  24G雷达模块HLK-LD2411是一款雷达蓝牙二合一的模块,支持BLE5.1蓝牙,可通过上位机查看距离信息和手势信息,支持APP OTA升级。让用户可以更快速简单的查看模块数据信息,实时了解产品现状。  除此以外,24G雷达模块HLK-LD2411的APP将沿用HLK-LD2410B的APP,无需下载多个APP。目前APP的功能还在持续开发更新中,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沟通交流。  手扫感应开关,适用卫浴等场景  24G雷达模块HLK-LD2411模块支持手扫感应,可以在0.3-2.2米内通过手势触发开关,适用于智能空调、智能马桶、智能浴霸等产品。  模块采用宽窄设计方式,水平角度±20°,垂直角度为±40°,可根据场景对天线放置方向进行调整。在马桶应用中,建议使用水平窄波束,以避免周围路过人体的误触发。  HLK-LD2411和HLK-LD2410B区别  HLK-LD2411与HLK-LD2410B都是24G雷达模块,两款产品的性能和应用方向不一样,但是两个产品的价格相似。  HLK-LD2410B主要是0.75-5米内的感应控制;HLK-LD2411主要是在0.3-2.2米内的测距和手扫感应识别控制,主要应用在智能卫浴场景,可通过上位机工具实时显示距离信息以及手势信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Ameya360电子元器件采购网进行选购。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3-01-10 11:26 阅读量:2562 继续阅读>>
Ameya代理品牌丨松下ADAS<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雷达应用案例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2-11-01 10:37 阅读量:2589 继续阅读>>
高通完成26G 赫兹频段 5G <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测试
高通公司是 5G 这一“革命”领域遥遥领先的公司,这种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在技术上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日,高通公司 CEO 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演讲中表示,近期,高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MTnet 实验室完成了全部需要的 26G 赫兹的频段 5G 毫米波性能和射频技术测试,5G 毫米波的部署将带来诸多益处。这些测试将使得中国更好地获益,帮助中国应对数字鸿沟等等的问题。 对于如今数字鸿沟所导致的网络连接差异性正不断突显,而政策制定者亟需解决这类问题。莫伦科夫称,高通相信,5G 将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其认为,基于 5G 所带来的稳健且强大的连接平台,可以畅想更多可能性,去创造更多新服务、新体验和新行业。 莫伦科夫表示,5G 将带来颠覆性的深远影响,从汽车到制造,从医疗到教育,甚至对于那些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应用、机会和业务来说,5G 都将释放出无限潜能。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它将不断培育和推动新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驱动力,而 5G 将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与中国合作方面,莫伦科夫表示,“高通与中国的移动生态系统有超过 25 年的合作历史,即便是在最具挑战性的时期,我们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高通的 5G 领航计划包括小米、vivo、OPPO、联想在全球扩展业务,中国的 OEM 厂商所生产的 5G 智能手机不仅在中国取得了领先成绩,也在惠及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目前,小米在欧洲和美国已经是第四大品牌,手机厂商一加已发布产品。 此外,他对于 5G 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兴奋。他认为,5G 的未来发展令人振奋,根据中国最近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名,2025 年中国的网络连接即将占全球的 30%,此项研究估计 2020 年 5G 商用将直接为中国创造 54 万个工作岗位,2030 年该数字将增长到 800 万以上。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11-12 00:00 阅读量:1464 继续阅读>>
我国首次自研E波段<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通信芯片实现商业化,实现“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团队研发的毫米波通讯系统完成测试,系统由毫米波天线、毫米波收发信机和高速基带处理电路板组成,实现了“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为 5G 通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据悉,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毫米波芯片、基带电路板,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领衔的杭电新型半导体器件与电路学科交叉团队自主研发,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出的全套 E 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  程知群教授表示,“第四代通信,传输速率为 100Mbps。这意味着,数据传输中会有 100 毫秒的延时。第五代通信,能够将数据传输时延缩短至 1 毫秒,传输速率为 1Gbps—10Gbps。”  目前国际上 5G 通信采用的频段为 Sub—6 和毫米波结合,分别兼顾远距离传输和区域高速回传,实现完整的数据传输通信链。团队联合中科院研发力量,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完善,针对频段 71—86 GHz 毫米波通信的大气窗口,自主研发的全套 E 波段毫米波芯片,能完全满足 5G 通信对传输速率的需求。  据了解,杭电自主研发 E 波段毫米波芯片,已经实现商业化,曾在华为 5G 毫米波移动基站样机射频芯片的商业招标击败 Macom/Triquint/Gotmic 等国际大厂,正式成为华为 5G 通信供应商之一。  此外,目前国际上有中、美、欧盟的三家公司,有 E 波段毫米波芯片出售。程知群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意味着在 5G 通信 E 波段毫米波芯片领域,中国有自主研发的可替代方案。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07-09 00:00 阅读量:1226 继续阅读>>
我国5G<span style='color:red'>毫米波</span>试验分三阶段
作为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ICT中国·2019高层论坛”的重量级分论坛,第四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2019年11月1日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本次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组长、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徐菲介绍了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工作进展。  据徐菲介绍:IMT-2020(5G)推进组于2019年启动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重点开展芯片与系统互联互通测试,以及5G毫米波技术及产品测试。截止到10月底,海思、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参加了芯片测试,其中海思、联发科、紫光展锐推出了支持NSA和SA的中低频段芯片;同时,各芯片厂商积极和华为、中兴、中国信科、上海诺基亚贝尔、爱立信及三星公司开展互操作测试,推动我国5G独立组网商用。  在5G毫米波试验方面,徐菲表示:IMT-2020(5G)推进组将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对毫米波试验的工作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19年重点验证5G毫米波关键技术和系统特性;2020年重点验证毫米波基站和终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开展典型场景验证。”  目前,参与毫米波关键技术测试的包括爱立信、华为、上海诺基亚贝尔、中国信科集团、中兴等系统厂家,高通、海思等芯片厂家,以及罗德与施瓦茨、是德等仪表厂家。据徐菲介绍:整个测试进展比原来预期的计划大大提前,诺基亚贝尔率先完成了整个毫米波的功能射频和外场性能测试。截止到10月底,华为、中兴、诺基亚贝尔三家系统厂家全部完成了今年预计的测试工作,完成了毫米波关键技术测试的主要功能、设计和外场性能测试,实现了毫米波的主要关键技术,开展了毫米波射频的测试,支撑了我国毫米波规划工作。测试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芯片很早地加入到了测试当中来,海思和高通进行了毫米波关键技术室内的功能测试。后续推进组将继续与国内外产业界一起,共同推动5G毫米波产业发展、组网研究和行业探索。  “我们5G毫米波试验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测试工作来研究和验证5G毫米波关键技术和主要特性,来制定26GHz频段的5G设备功能和性能的指标要求,指导5G毫米波基站、核心器件和终端的研发。”徐菲指出,毫米波由于频段很高,很多测试方法都会跟以往不一样,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在试验当中来研究5G毫米波的测试技术,来制定相应的方法,来开发毫米波射频功能和系统,构建NSA、SA的毫米波试验环境,支撑5G毫米波端到端完整的测试验证。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11-04 00:00 阅读量:1332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2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MC33074DR2G onsemi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