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下一站:IoT
2021 年已经悄然过半,手机市场的竞争依然还在继续,同时智能手表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一加、中兴和努比亚三家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旗下的首款智能手表产品,接下来还将迎来华为 WATCH3、OPPO WATCH2 以及魅族 WATCH 等三款新品。不温不火的智能手表,为何会吸引众多手机厂商扎堆入局呢?从大受欢迎到被冷落2014 年是智能手表元年,谷歌在这一年推出了操作系统 Android Wear,进军智能手表市场,随后 LG G Watch、Moto 360、三星 Gear Live 三款第一批 Android Wear 正式发布,意味着智能手表市场真正进入消费市场。但真正引起轰动的,是同一年苹果发布的 Apple Watch,将智能手表这一全新品类推向高潮。但是,人们对智能手表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用户放在角落里“吃灰”。2016 年,智能手表市场迎来寒冬。根据 IDC 数据,2016 年 Q3 的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同比下降 51.6%,Apple Watch 销量同比下滑近 72%。智能手表为何不“香”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同是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手环。相比起智能手表的高大上,智能手环价格更加亲民,同时兼具了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功能,对于一些只希望监测运动、健身、睡眠的用户来说,一款智能手环已经可以满足需求,而智能手环专注于运动和健康监测,虽不具备通讯等手机常用功能,反而更加受到一些追求简单的用户的青睐。更为轻巧的设计、更长的续航能力以及受众普遍都能接受的价格都让智能手环比智能手表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那么,智能手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IoT 为智能手表带来更多可能“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乐趣”,智能手表能够带来的真正需求就是 IoT。面对即将起势的万亿级消费市场,几乎所有头部手机厂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 IoT 大航海。不断拓展产品边界,已经成为大玩家们战略卡位的标配动作。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对手机厂商扎堆推出智能手表的举动感到意外。随着 5G、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能设备加速从“孤岛式”的单品智能向“万物互联”蜕变,手机厂商寄望在 5G+IoT 浪潮下分羹智能家居蛋糕。数据预计,未来五年里,中国超 50% 以上的城市家庭将拥有智能管家;平均每户持有的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将超过十台,市场体量会达到万亿级别。如今,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亦或是购物、旅游,IoT 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智能手表作为 IoT 的重要入口,将会成为我们与智能设备的连接控制“开关”。手机厂商们设想的未来就是用户可以通过自家的智能手表,直接与附近的 IoT 设备连接,通过语音等操作进行遥控,方便且快速地获得各种服务。例如 OPPO WATCH2 曝光的电竞模式,这个模式开启后能在手机玩游戏时用手表接听电话。此外,在 OPPO Watch 的手表拍照模式下能通过 OPPO Watch 控制手机进行拍照。搭载最新鸿蒙系统的华为 WATCH3,其最大亮点也是互联互通体验。华为鸿蒙手表有望联动手机作为 vlog 神器录视频、拍照片,亦或联动耳机听音乐及控制降噪、联动大屏进行视频通话,或者联动智能家居,实现远程控制等等。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重视用户在智能化方面的体验。未来,智能手表还可与车机连接,通过云端技术实现对车辆常用功能的操控,如启闭引擎、一键开关车窗、解锁与开锁、地图导航等,甚至还可以用智能手表控制车辆座椅加热、启闭空调等功能。当智能手表进入 IoT 的范畴,它对厂商的生态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间需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助,而目前厂商生态相互独立且割裂,不同设备的软件、协议标准均不同,这就造成虽然同是安卓智能手表,但却不能共享同一 IoT 设备。如果可以实现 IoT 的平台统一,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势必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智能手表初问世时,它的定位只是智能手机功能的延伸,如今,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手机厂商布局 IoT 的重要支点,“连接”只是智能手表的开始,相信未来几年,我们将会看到智能手表更多的变化。
关键词:智能手表 loT
发布时间:2021-06-01 阅读量:1454 继续阅读>>
我国成功实现柔性多功能触觉传感器,仿照人类皮肤为支撑穿戴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步入智能时代。当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传感器正在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的十年中,仿照人类皮肤的触觉功能,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柔性传感器以及电子皮肤器件,其目标是独立人体之外模拟人类皮肤的触觉功能,并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健康监测等领域。现有的柔性传感器已经可以出色的实现压力和温度的感知,然而对于材料的识别仍面临众多问题。因此,发展多功能柔性传感器,实现对接触物体的材料识别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通过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可以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解决材料识别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路。由于不同材料表面相互接触后产生的静电感应电荷量不同,通过分析感应电流的不同,可以实现对材料属性的判别。然而,两种材料接触的压力、温度和频率也会对摩擦信号产生影响,为此,需要通过开发新型的器件结构、新的敏感传导机制来满足单一柔性传感器对压力、温度和材料的分别感知和识别。 文章概述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杨亚研究员的指导下,汪洋、武鹤婷和徐林等研究人员完成了一种可以实现压力、温度和材料识别的柔性多功能传感器。该工作提出了一种类似三明治结构的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疏水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介电层,利用两片覆盖银纳米线的铜片作为电极,通过类似海绵的聚二甲硅氧烷和石墨烯的导电复合材料作为压力和温度的响应组件。通过对导电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优化,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可以达到 15.22 kPa-1,响应时间小于 74 毫秒,同时传感器经过 3000 次循环测试后任可以稳定工作。在温度刺激的情况下,传感器通过热电效应可以实现 1 K 的温度传感分辨率。基于不同接触材料与疏水聚四氟乙烯薄膜产生的电信号以及研究人员提出的查表算法,该传感器可以有效对接触材料进行判别。该多功能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材料识别等优点,为应对多功能器件的挑战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该工作以“Hierarchically patterned self-powered sensors formultifunctional tactile sensing” 为题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 图文导读 图 1. 多功能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A)传感器在人手指上对外界感知示意图以及单独传感器的示意图。(B)传感器各部件的光学图。(C)疏水聚四氟乙烯的扫描电镜图。(D)聚二甲硅氧烷和石墨烯复合导电材料的扫描电镜图。(E)银纳米线的扫描电镜图。(F)当复合材料分别承受压力和温度梯度时,石墨烯 / PDMS 复合材料的模拟应变场(左)和电势(右)。(G)PTFE 与物体接触时的电位。  图 1(A 和 B)显示了多功能触觉传感器的示意图和光学图像,传感器设计包括两个垂直堆叠的部件实现独立识别压力,温度和材料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图 1C)显示了疏水薄膜孔隙的尺度。 右上角的薄膜与水接触角(WCA)显示为 152°,右下角的滑动角度(SA)为 28°。如图 1 D 所示,导电复合材料具有相互连通的孔,平均孔径约为 200 微米。图 1 E 显示制备的银纳米的直径约为 110 nm。传感器的压力传感机器如图 1 F(左)所示。根据对于热电效应。当传感器接触热的物体时,传感器显示出温度感应,如图 1 F(右)所示。为了实现材料识别,传感器利用了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当物体与疏水的聚四氟乙烯薄膜接触 - 分离时,材料间会产生电势(图 1G)。 图 2. 传感器的压力和温度的响应电特性。(A)压力响应测试图。(B)传感器在不同压力下的 I-V 测试图。(C)传感器在不同压力范围的灵敏度。(D)传感器的压力和电信号的输出图。(E)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测试。(F)电流随压力单调增加。(G)温度响应测试图。(H)不同温差下传感器的 I-V 测试图。(I)传感器的温度响应时间测试。(J)测得的输出电压与温度梯度的关系。(K)传感器两端的温度梯度曲线。(L)对应温度梯度的输出电信号。  图 2 显示了在不同压力和温度刺激下传感器的电信号。图 2 A 为测试压力响应的示意图。图 2 B 显示了导电复合材料和电极间良好的欧姆接触。传感器在低的压力范围内具有更高的压力灵敏度,如图 2 C 所示。传感器具有小的迟滞,如图 2 D 所示。图 2 E 表明传感器在外部压力刺激下具有快速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图 2 F 表明随着压力增加,器件具有稳定连续的响应特性。图 2 G 为温度响应测试图。图 2 H 表明随着温度梯度增加,器件的 I-V 曲线发生连续的漂移。图 2 I 显示了传感器具有快速的温度响应。图 2 J 输出显示电压与温度梯度的关系。图 2 K 和 L 分别显示了传感器两端的不同温度梯度以及相对应产生的输出电压。  图 3. 摩擦纳米发电机信号以及物体识别。(A)摩擦信号测试图。(B)聚四氟乙烯与 FEP 薄膜摩擦输出电压。(C)不同压力下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D)不同频率的的输出电压。(E)分离间距对摩擦信号的影响。(F)温度对摩擦信号的影响。(G)不同材料与薄膜接触后的输出电压。(H)Acrylic 材料信号的放大曲线。(I)FEP 材料信号的放大曲线。(J)不同材料摩擦信号统计。(K)接触材料的识别过程图        图 3 A 为摩擦信号测试图。图 3 B 显示聚四氟乙烯薄膜和 FEP 膜接触后产生的输出电压信号。随着压力的增大,输出电压增大,如图 3 C 所示。图 3 D 表明,摩擦发电机在高频情况下,输出电压提高明显。图 3 E 显示了不同分离距离对输出电压信号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如图 3 F 所示。图 3 G 表明在一定的压力下,不同材料产生的输出电压明显不同。图 3 H 和 I 分别为两种材料输出电压信号的放大图。图 3 J 表明,FEP 薄膜产生的输出电压最大。  图 4. 传感器应用。(A)传感器固定在人手指上。(B)传感器的表面温度。(C)光学图像显示传感器控制水滴用于生物医学应用。(D)传感器接触热杯,不同压力刺激下的电流变化的图。(E)传感器的温度响应的电流变化的图。(F)图像显示手指与杯子接触并释放的操作,以及产生的摩擦电压信号。  传感器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在人的手指上,如图 4 A 所示。 图 4 B 表明,传感器表面温度低于手指的温度。通过传感器,研究人员可以控制液滴并对其研究,如图 4 C 所示。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施加在杯子上的压力,如图 4 D 所示。同时,传感器也可以探测水杯的温度,如图 4 E 所示。另外,当传感器与物体接触 - 分离时,摩擦发电机可以产生响应的电信号,从而对物体材料进行判别,如图 4 F 所示。 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多功能传感器的简单方法。利用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的压阻效应和热电效应,传感器可以分别实现压力和温度的响应的测量。通过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传感器可以对接触材料进行识别。制备的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仿生假肢健康监测与人际接口等领域。
关键词:穿戴设备
发布时间:2020-09-08 阅读量:1374 继续阅读>>
华为透露柔性锂电池专利,智能穿戴设备在“憋”什么大招?
关键词:只能穿戴
发布时间:2020-08-31 阅读量:1531 继续阅读>>
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同比去年增长 62.2%
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整体消费能力都出现了下滑,其中可穿戴设备市场也是如此。有外媒预测,今年可穿戴设备会出现大幅放缓的趋势,理由就是疫情的影响带来的。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或许已经不再需要可穿戴设备了。尤其是每天宅在家中的时候,还需要佩戴智能手表来提醒自己有什么信息会遗漏吗? 不过,有意思的是,著名调研机构 IDC 近日发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 7260 万部,同比增长 29.7%。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尤其是 2 月份基本是完全停摆的,在 3 月下旬才开始出现好转,而全球市场真正受影响的或许是从第二季度开始的。因此这个数据的直接参照性还有待继续观察,尤其是在第二季度的数据出炉之后,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 IDC 的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上苹果出货量位列第一,出货 2120 万部,同比增长 59.9%,市场份额占比 29.3%;小米排名第二,出货量为 1010 万部,同比增长 56.4%,市场份额占比 14.0%;三星出货量为 860 万部,同比增长 71.7%,市场份额占比 11.9%;华为出货量为 810 万部,同比增长 62.2%,市场份额占比 11.1%。排名前四的厂商共计市场份额占比达 66.3%,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 53.2%。也就是说,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这样给后来者的市场机会变得越来越窄,头部企业无疑彰显了强者恒强的态势。这也基本符合目前消费电子产品的整体发展思路,“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潮流,我们看到手机厂商在发布手机产品之外,一般可穿戴设备基本也已经成为一种“标配”式的产品配置进行同步发行。而且由于一个系列的产品,和手机的匹配度更好,因此也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用户在选择手机的时候,很容易同步配置一支手环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当然,手机厂商也会以打包促销的一种销售策略,来推广自己的新品。无论是苹果、小米还是三星、华为都是这样操作的。其他手机厂商其实也在进行这样的布局,只是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涉足程度尚不够罢了。 今年是不是可穿戴设备就会出现“萧条”,其实也不尽然。虽然今年全年受到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可谓不大,也难以回避和忽视。不过,在疫情逐步被控制之后,很多市场开始复苏,人们积攒的消费欲望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而可穿戴设备市场,如果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出现,那么得到用户的认可和追捧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引入体感测温、红外功能、体温报警、社交间隔提醒等等,是不是也能让用户考虑是不是买一个可穿戴设备呢? 而且,疫情的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将变得更加认真和重视,针对人体健康的元素在可穿戴设备中也会增加,这也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新性能需求趋势。对于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下一步还是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才是最主要的。据悉,有厂商正在或有望很快提供高级监测功能,如心电图跟踪、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心律失常检测和血氧跟踪等。 市场研究机构 ABI research 认为,今年可穿戴设备的增长率从去年的 28%预计会放缓至今年的 5%。ABI Research 表示,预计 2020 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 2.54 亿部,低于此前预测的 2.81 亿部。值得注意的是,IDC 的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市场,2020 年第一季度智能手表出货量 1690 万部,同比下降 7.1%。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出货量 450 万部,同比下降 2.2%,排名第二的华为出货量为 260 万部,同比上涨 118.5%,三星出货量为 180 万部,同比下降 7.2%,华米科技出货量 100 万部,同比上涨 80.2%,从中国两家厂商的增长来看,一季度的疫情影响,国内用户对于苹果的贡献有限,才导致苹果智能手表的下滑吗?而华为和华米的增长,贡献无疑还是来自国内市场。这也是一季度中国疫情受影响最厉害的时候。 
关键词:智能穿戴设备
发布时间:2020-08-20 阅读量:1216 继续阅读>>
华为发布智能手环B6:集蓝牙耳机和运动健康为一体
如今消费者在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更加关心品质生活,关心运动健康,关心身体各项数据的实时掌控。这大大带动了可穿戴产品飞速发展。其中,作为提供健康监测功能的重要科技产品,智能手环近年来得到快速普及,被各大科技巨头作为重要市场切入点......7 月 30 日,华为发布全新一代手环 B6——一款集蓝牙通话耳机和运动健康手环于一体的跨界智能穿戴产品。该产品在形态设计和健康功能上带来的差异化惊喜体验,成为智能穿戴领域有持续生命力的产品。如今距华为手环 B5 发布已过去两年,华为手环 B6 成为许多消费者期待已久的产品。其实,华为手环 B6 不只是一款惊艳的产品,还体现了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态战略,它将作为重要切入点,助力华为健康产业生态发展。No.1 巨头纷纷入局健康产业,加速智能手环创新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比如良好的生活规律、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绿色食品,这也催生了健康产业的飞速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底,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 10 万亿元,2023 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 14.09 万亿元。比如阿里与上市医疗医药公司合作,包括在智能移动医疗设备与鱼跃科技合作;腾讯已经通过自建、合作、投资三种手段连接了患者、医生、医院三大医疗主体;百度开发了百度医疗大脑、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等八个医疗板块。其中在健康产业发展中,可穿戴产品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因为可穿戴产品能够很好地将健康与可穿戴结合,跨入到产值三倍于手机行业的全球健康产业,成为众多手机厂商新的竞争战场。但随着曾高高在上的智能手表价格不断下探,智能手环这个细分品类产品,不得不在智能手表的降维打击下艰难求生。 IDC 预测,今年的智能手环出货量在 4500 万左右,而到 2021 年的出货量也只能轻微增加至 4770 万。相反,今年智能手表出货量为 6150 万,到 2021 年将增长至 14950 万部左右。艾媒咨询分析称,大部分智能手环厂商已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往往总是以打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在功能上并无创新。产业新需求和产品痛点双重因素驱动下,智能手环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明确——瞄准健康产业。这就要求可穿戴设备企业,通过不断整合优势医疗健康资源,从技术层面到硬件层面,快速推动健康产业链与消费群体的打通。 No.2 华为手环 B6,带来设计与健康功能的全新升级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智能穿戴领域不断有智能硬件“爆品”冲击用户视线。在经历多代产品演进后,华为手环 B 系列最新产品 B6 问世。笔者发现,华为手环 B6 不论在整体外观、屏幕、通话体验方面,还是在运动健康管理方面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首先,在外观上创造手腕上的精品。华为手环 B6 在外观设计上,以“腕上精致美学”为设计目标,首次采用 3D 弧面柔性屏,给消费者一种类似宝石般变化光泽,让手环更具美感。此外,华为手环 B6 还增加防指纹(AF)镀膜,具有防污能力强,易清洁优势,更适合运动时佩戴。 其次,通话体验更清晰。在通话稳定性方面,华为手环 B6 搭载华为自研可穿戴芯片麒麟 A1,配合全新蓝牙 5.2 协议,实现华为手环 B6 在空旷环境下最大通话距离提升 83%,最高可达约 150 米。 在通话清晰度方面,华为手环 B6 精准实时的 3A 通话降噪算法,搭配业界领先的双 MIC 降噪,通过高精度音频萃取算法,聚焦用户本人的语音拾取,过滤环境音和风,保证耳机在嘈杂环境下也能清晰通话。  在通话便捷性方面,华为手环 B6 不仅支持同时连接两个不同设备,更能通过语音助手功能,实现智能语音交互,及语音控制拨打电话。 在续航方面,华为手环 B6 蓝牙耳机模式下 8 小时通话续航,手环模式下续航时间长达 3 天,更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通话 4 小时的极速快充体验。 最后,华为手环 B6 提供更专业的健康管理,更科学的运动指导。消费者购买手环产品大多是为了在运动中检测身体指标。华为手环 B6 在健康监测方面,带来全新升级。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开始注重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它会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引发心力衰竭等。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发作短暂无规律,造成了知晓率低、筛查确诊难等问题。 华为通过 4 年技术积累,将自研 TruSeen™3.5 心率监测技术搭载于华为手环 B6 中,借助特色人体工学设计结合运动干扰消噪算法,避免手环在跑步、行走、骑行等运动干扰。 我们发现,华为手环 B6 不仅可实现心脏过快、过慢提醒,还能提供 24 小时心率监测功能,更能帮助消费者读懂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针对用户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华为手环 B6 为用户提供便捷贴心的睡眠监测,全程精准监测用户睡眠结构、评估睡眠质量。同时该产品根据用户睡眠状态不仅能实现智能唤醒,还能识别不良睡眠习惯,提供改善建议与服务。  此外,华为手环 B6 可提供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高龄人群、进入高原缺氧环境人群都非常重要;提供女性生理周期管理功能,支持女性生理周期的记录与提醒,通过日历法追踪生理期,手表可直接管理周期日历,在特殊日子来临之前恰到好处地提醒。针对运动人群,华为手环 B6 支持 9 种日常运动模式:户外跑步、室内跑步、户外步行、室内步行、户外骑行、室内单车、椭圆机、划船机、自由训练,可对消费者轻松进行科学的运动指导。  No.3 软硬件创新为基,华为健康生态徐徐展开从华为手环 B6 带给消费者的全新功能,可以看出,华为不仅仅只关注与手环自身功能,更关注消费者健康。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健康守护,华为以手环为切入点,在打造庞大的健康生态系统。 在笔者看来,华为健康生态有两大亮点,一是华为通过自研 TruSeen™3.5 心率监测、 TruSleepTM2.0 科学睡眠等技术,让健康监测更精准。 华为自研 TruSeen™3.5 心率监测技术,持续 4 年的技术积累,厚积薄发;精心优化设计特色分离 PPG 方案,更低功耗,更高信噪比。为了解决专业睡眠监测过程复杂,对设备、场地要求高等问题,HUAWEI TruSleep™创新提出基于 PPG(脉搏波信号)和动作数据实现精准睡眠监测,将睡眠监测仪器植入轻巧便携的手环中,为用户提供便捷贴心的睡眠监测。 二是,华为与专业医院合作,打造更专业、系统的监测体系。 据悉,华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启动心脏健康研究计划,结合 AI 算法,全天候监测,输出心律失常筛查报告。此外,华为借助 301 医院远程管理服务平台上 70 多家协作医院,可给用户提供心律失常确诊、治疗、跟踪随访服务,从而用户可实现心律失常的一站式服务。 华为手环精准心率监测功能配合心脏健康研究 APP,通过专业算法和技术分析,得出心律失常的检测结果,其中房颤筛查的准确率高达 95.5%。目前,已有超过 140 万的用户加入此项目研究,累计筛查出高危用户 3300 多例,经提醒检查后确诊用户 1700 多例。 华为还联合 301 医院发起睡眠呼吸暂停研究项目,通过心率变异性、血氧结合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算法,筛查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综合准确度高达 85.9%。 华为在健康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如何构建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回顾可知,2014 年,华为发布手环 B1 只有健身数据、睡眠状态监测等基础功能;2015 年发布的华为手环 B2,增加了主动开始跑步模式;2016 年发布的华为手环 B3,除了 8 种运动模式记录外,还拥有更集科学睡眠、实时心率监测等功能;2018 年发布的华为手环 B5,不论是外观,还是心率测量技术都得到大幅提升。 华为手环 B 系列一直坚持手环与耳机二合一设计,给消费者带来便携性、重要电话不遗漏、接打电话更方便以及通话更私密等四方面体验升级。而从该系列发展可以清晰感受到,华为一直关心消费者健康监测等需求。 华为可穿戴设备多年努力,赢得市场及消费者认可。据悉,华为可穿戴产品连续两年增速都保持在 100%以上,2019 年的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 170%。而华为运动健康 APP 在全球注册的用户已经突破了 1 亿。IDC 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0 年一季度华为可穿戴产品以 24.3%的市场份额,取得中国市场第一。 可以看出,华为手环 B6 正在帮助华为构建健康生态,构筑了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给消费者更好的健康服务,进一步推动智能手环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华为智能手环B6
发布时间:2020-07-31 阅读量:1426 继续阅读>>
苹果AR眼镜蓄势待发,惊艳世人还是黯淡收场?
  苹果最快将在今年底与 iPhone 12 一同发布苹果 AR 眼镜(Apple Glass),其有可能在等待最新款 A14 芯片问世,以应用在 Apple Glass 上。  关于苹果 AR 眼镜,此前消息显示该眼镜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小批量生产。而现在的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底苹果就可能发布该产品。  Apple Glass 的外观就像一副普通眼镜,由塑料制成,可以显示用户 iPhone 上的信息,并且可以在专门的支架上无线充电。  Apple Glass 将支持 LiDAR 相机,可以读取用户的手势,不过和早期的 Apple Watch 一样,Apple Glass 需要依赖 iPhone 工作,数据将被保存在 iPhone 上。  除此之外还有爆料称,除了常规的 Apple Glass 外,苹果还将推出一款圆框复古造型纪念版,向苹果已故创办人乔布斯致敬,这一版本也可能成为 Apple Glass 的高端限量款。  图源:onemach  最吸引人的是,Apple Glass 左右镜片都能显示投影影像,通过手势触控或隔空操作来实现信息展现。此外,Apple Glass 所显示的影像和信息内容,只有配戴者本人才看得到,旁人无法得知配戴者所查看的画面。  苹果公司目前还没有推出一款 AR 硬件,苹果眼镜将是苹果的第一款 AR 设备。虽然还没任何正式消息,但各种传言已经满天飞了。在这之前,谷歌发布 Google Glass 时,也曾短暂掀起一阵 AR 热潮,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过多年来的打磨,相信苹果已经攻克了所有技术难关,不知道这款产品能否像 iPhone 4 诞生那样,惊艳世人?还是像 Google Glass 一样暗淡收场?
关键词:苹果AR A14芯片
发布时间:2020-05-27 阅读量:1440 继续阅读>>
AirPods跨入“40亿美元俱乐部” 重现iPod辉煌
调研公司Asymco今天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了苹果公司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其他类别的大致收入规模。根据他们的数据,AirPods无线耳机的单季度营收,已经达到40亿美元,与2007年iPod播放器最顶峰时期相当。  “单季度营收40亿美元”是一道门槛,因为它代表着苹果公司曾经最辉煌的产品iPod的顶峰。  在它之后,研究机构更愿意将定位与之类似的手表耳机等附件与iPod对比。去年,苹果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的营收在2018年第四季度超过40亿美元,而现在看来,可能已经轮到AirPods了。  由于苹果在财报中没有公布这些附件的具体数字,因此很难准确判断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类产品的收入。但是,通过估算手表收入,并将其从附件类总营收中减去,就可以得出AirPods的估算值。 根据估算,非AirPods(即Apple TV机顶盒、HomePod音箱、Beats耳机、iPod和其他)的营收为17亿美元,那么本季度AirPods将成为40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成员。  Asymco认为,苹果可穿戴设备的年增长率将超过50%。 展望下一季度,他们预计可穿戴设备的年增长率为51%,而手表的年增长率为24%。也就是说Apple Watch收入能达到大约52亿美元,非手表类其他配件产品收入约能达到57亿美元。  上个月,彭博社报道说,苹果将AirPods Pro的产量翻了一番。近几年苹果推进耳机无线化,并不断优化AirPods产品系列,对营收提升起到了明显作用。AirPods的40亿美元营收大概只占苹果总营收的2%。但这个品类继续增长的潜力很大。
关键词:苹果 AirPods
发布时间:2019-12-13 阅读量:1470 继续阅读>>
高通将推新款智能手表处理器Wear 3300 基于12nm骁龙429
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最好的归宿是谁?谷歌还是亚马逊
  亚马逊最终还是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市场。  近年来,这家电子商务技术巨头一直在稳步扩展其第一方硬件产品组合,主要专注于拥有强大的先发优势的智能家居技术。本周,亚马逊宣布了其首款可穿戴设备:Echo Buds,Echo Frames和Echo Loop。这些产品将补充该公司为使Alexa无处不在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无论您身在何处,始终可以随时播放音乐或获得天气信息。  虚拟助手在智能手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该公司尚未详细介绍配备Alexa的智能手表的原因。Fitbit一个月前用Versa 2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它的第一款结合了亚马逊alexa助手的智能手表。  同时,据路透社(Reuters)最近的一份报告称,由于将其业务从基本健身追踪器转变为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方面的持续挑战,Fitbit正在考虑出售自己的产品。尽管Fitbit在智能手表市场中排名第二,但仍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苹果 继续通过本月初更新为Series 5的Apple Watch引领智能手表市场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多年表现不佳的公司,Fitbit的市值目前仅为10亿美元。即使包括收购溢价,这也将使潜在的价格标签与Ring处于同一水平,Ring去年被亚马逊收购,以增加其智能家居硬件产品。  买下Fitbit将使亚马逊成为智能手表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为亚马逊提供继续发展的智能手表平台和知识产权,并填补其新生的可穿戴产品组合的关键空白。  还有其他相似之处。两家公司都以价格更实惠的主流消费者为目标而闻名,通常会在价格上低于竞争对手。Fitbit在最近几个季度一直在亏损,但是这似乎并不像亚马逊曾经害怕过一点红字。  Alphabet子公司谷歌也是一个潜在的收购者,Fitbit聘请的投资银行Qatalyst Partners表示,这家搜索巨头可能有兴趣收购Fitbit。  但是,谷歌已经有了一个智能手表平台,尽管这是一个挣扎的平台。Wear OS一直在争取市场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第三方制造合作伙伴放弃了操作系统,转而使用三星 Tizen 等内部替代产品。有传言称谷歌正在开发一款Pixel智能手表,但该产品实际上可能在多年前就被淘汰了。换句话说,谷歌的智能手表战略陷入了混乱,而试图将Fitbit集成到混乱中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亚马逊才是fitbit最好的归宿。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
发布时间:2019-09-30 阅读量:1333 继续阅读>>
一文带你走进十大可穿戴技术与功能
可穿戴设备市场内的产品种类繁多。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认为该市场主要包括九类可穿戴设备,即:智能手表、头戴式显示器(HMD)、可穿戴相机、智能手环、智能服装、心率胸带、运动手表、智能蓝牙耳机及其他穿戴设备。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接受程度及产品成熟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Gartner预计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二至五年将快速普及,从2015年的2.32亿台将跃升至2020年的4.77亿台,并带来617亿美元的盈利机会。2017年至2018年十大可穿戴技术与功能分列如下:生物认证得益于智能手机中生物认证传感器的指纹认证功能,生物认证已逐渐跻身主流。由于可穿戴设备具有“贴身”特性,而新型传感器可以捕捉并生成更为复杂、可靠且难以篡改的生物认证身份,预计生物认证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另一个主要用途是可穿戴设备的生物认证支持行动支付。我们已对智能手机的指纹支付认证深有体验。目前,苹果Watch、三星GearS2等可穿戴设备的生物认证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预载的行动支付解决方案用于购买商品。此外,腾讯Qkey手环也具备特定的支付功能。Gartner预测,到2020年,超过45%的已售智能手表将无需手机即可完成移动支付。移动健康监测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可收集并监测体重、血压、血糖、心律、睡眠和皮电反应等生理指标,然后将这些数据上传给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根据可穿戴设备是否具备医疗认证和用户协议,所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发送给医生,用于监测和改善患者护理。该技术领域将促进医学研究,启用新的远程医疗方案,改善医疗护理,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意义重大。移动健康监测与生物识别可穿戴设备将通过咨询和个性化咨询服务带来新的业务收入,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并提升医患关系。新兴市场对此项技术具有强烈的本质上的需求,因为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对他们而言是一個普遍存在却又急需解決的问题。能量采集实现能源提升能源提升是指利用能量采集技术获取能量,以增强电池功率并延长充电后设备使用时间。无线电波、温差、太阳能和机械振动都可以是能量采集的來源。这项技术可以产生额外电力来延长可穿戴设备的電池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运行的成本并改进用户体验。人们放弃健身设备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总忘记充电。如果充电频率能够从几天一次延长到一周一次,人们的使用模式就会改变。智能教练智能教练功能与可穿戴健身设备的相关性最大。Gartner将这类设备分为五小类:手环、智能服装、心率胸带、运动手表和其他健康监测仪。智能教练是指可穿戴健身设备的一项功能,它可收集多种生物认证数据,并通过智能软件和分析工具即時向用户发送健身建议、反馈和通知。用户可以利用教练功能进行特定健身任务或培训,收取有关智能健身提示信息以提升健身效益或防止运动伤害。我们相信这种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可穿戴健身设备的价值主张。虚拟个人助理(VPA)智能手表和手环在外形上没有屏幕或屏幕和控制元件很小,而这会对使用者操作介面带来挑战。虚拟个人助理可以突破此障碍,逐渐以高度情景化模式推动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得智能化建议,例如:通行、指导、日程管理、待办事务管理和消息优先级等。可穿戴传感技术将发展并结合不同的的生物数据资讯(如:心率皮电反应)以实现用户情景化, 最终使虚拟个人助理基于用户的情感/情绪状态来提供建议。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将在向智能手机提供更多生物识别数据点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甚至超越了智能手机面部识别的情绪感应功能。这一发展前景对于推广智能手表和手环的价值主张和优势至关重要,并将最终提高其普及程度。嵌入式安全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为用户带来新一代设备并逐渐进入企业内部。消费者和各企业机构一直忧心于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的安全保障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今正在可穿戴设备上浮现。安全保障措施可以部署在各级软件和硬件内,而嵌入式安全从硬件(芯片)的角度所执行的安全措施將会大量被采用。适型电子技术适型电子技术是指封装在柔性和弹性聚合物材料中的跟踪和电子元件技术,基于此技术,我们才得以制造舒适贴身的生物皮肤贴、电子皮肤、电子纹身、智能服装、手环、运动手表和智能手表。适型电子技术将聚合物印刷与蚀刻相结合,利用真实导线进行连接,并整合了印刷、蚀刻与专为电子技术制造的细小真实导线元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此类技术可以让柔软的适型计算元件舒适地包裹或贴附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实现非侵入的精确测量或触诊。可穿戴设备处理器可穿戴设备处理器是一种面向应用的标准产品(ASSP)或集成电路(ASIC),也是专为可穿戴设备市场设计的芯片级系统或封装系统(SiP)。不同于传统上用于可穿戴健身设备市场的通用微控制器(MCU),可穿戴设备处理器整合了处理及其他必要功能但其成本要高于比传统的离散解决方案。这些可穿戴设备处理器为可穿戴设备带来最高的价值主张,因为可穿戴设备需要更先进操作系统(如AndroidWear或Apple Watch OS),下载并运行应用程序,管理复杂的显示程序、多媒体、传感器接口与通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与A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可被有效地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在可穿戴设备另属于沉浸式技术的范畴, 相较于传统的人机介面技术,它们更加关注人类感官的实际感受。今日, 用户经由头戴式显示器來实现沉浸式的感官感受, 大量的虚拟与现实环境的讯息必须即时与使用者交互并反馈,这需要高效能的运算能力來实现。一般消費型的设计利用手机的运算功能, 屏幕于App加套件构成头戴式显示器以实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玩家型的头戴式显示器需搭配高档的PC來实现,在商业的领域应用则需搭配特制的內容或特殊的规格。未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将搭配多样的可穿戴设备来提升它们的沉浸式感官感受。精确动作识别运动/动作跟踪以可穿戴设备内部使用的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强计等各种动作传感器为基础,常与传感器融合算法相结合,以便确定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动作。今天市场上的大部分健身设备都具备高精度的简单计步功能。复杂度更高的传感器和传感器融合算法可使误差降低到2%到5%,特别是后者让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远远多于简单计步。
关键词:可穿戴技术
发布时间:2018-07-10 阅读量:1659 继续阅读>>
IDC:预计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1.329亿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IDC周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有望实现15.1%的增长,总出货量将达到1.329亿部。近日,市场研究公司IDC周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有望实现15.1%的增长,总出货量将达到1.329亿部。其中,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占比大约为三分之一,由于这类产品的平均售价相对较高,它们的营收占比大约为三分之二。IDC高级研究分析师吉特什-乌布拉尼(Jitesh Ubrani)在一份声明中称,健康和健身功能一直是智能手表最吸引人的功能,虽然这些功能仍然很重要,但用户们已经开始提出更多的要求。乌布拉尼说:“消费者们终于开始认识到智能手表的实用性并提出了这方面的需求。目前,智能手表的健身功能使用率最高,但是移动支付和消息应用也开始流行起来。此外,蜂窝连网功能在早期用户中也越来越受欢迎,用户们期待着更多新用途的出现,比如音乐流或健康传感器等等,这些新的用途会让蜂窝连网功能成为智能手表成功的关键因素。”预计智能手表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所占份额将在未来几年有所增长,从2018年的32.8%增加到2022年的38.3%;与此同时,健身腕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萎缩,由36%下降到22%。但是IDC可穿戴设备团队研究主管雷蒙-拉玛斯(Ramon T. Llamas)在声明中表示,这类设备不会完全消失,实际上总出货量可能还略有增加。拉玛斯说:“对智能腕带和最基本的智能手表的需求不会消失。由于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这两类产品都是用户首先的可穿戴设备,它们会继续流行下去。作为数字健康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它们会继续吸引新的用户。对于那些想要可穿戴技术但更喜欢传统手表的外观和感觉的消费者来说,这两类设备是最好的选择。”除了这两类设备,IDC还跟踪传统手表、智能服装和智能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和无线耳机)等设备。有趣地是,IDC预测最基本的智能手表将继续增长,因为智能腕带已经被各种设备重新规范化,最基本的智能手表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类别。预计智能耳机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所占份额将由2%上升到6%,智能服装的份额将由3.1%增长到5.3%。一直以来,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占据着市场超一半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康和健身功能愈加受到欢迎的时候,eSIM技术也正逐步部署实施。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人们在打电话的时候将能够摆脱可穿戴设备对手机的束缚,诸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度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8-04-04 阅读量:1299 继续阅读>>
2021年穿戴式设备出货量将超2亿支
IDC预测,穿戴式装置出货量将以18.4%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成长,从今年的1.132亿支快速增加,预计将在2021年时增加到2.223亿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调查资料,随着手表取代健身追踪器成为最畅销的热门商品,穿戴式电子装置出货量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成长一倍以上。 IDC预测,在2017年至2021年之间,穿戴式装置出货量将以18.4%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成长,从今年的1.132亿支快速增加,预计将在2021年时增加到2.223亿支。该公司指出,由于有越来越多的供货商——特别是时尚品牌——加入,以及内建蜂巢式网络连接功能,使得手表日益普及,预计手表的出货量——包括智能手表和基本款,将从6150万支快速增加到1.495亿支。 同时,诸如Fitbit Charge和小米(Xiaomi) Mi Band等健身追踪器,曾经是是穿戴式装置发展初期的主要产品类别,接下来预计将以低于个位数的百分比成长。 IDC穿戴式装置团队研究经理Ramon T. Llamas表示:“明日的穿戴式装置将会变得更加全面、功能更齐全,而且涵盖健康与健身、通讯以及生产力。实际上,这将使今天的穿戴式装置看起来变得古怪,而且会加速新一代产品的升级和替换。” Llamas指出,在未来几年内,电子公司还将推出更多更智能穿戴产品。而像一般耳机和衣服这种“原始的穿戴品”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增添健康和健身追踪等功能。
关键词:穿戴式设备
发布时间:2017-12-28 阅读量:1326 继续阅读>>
2020年将推AR头显?传苹果3000万美元收购AR初创公司Vrvan....
此前有传闻称,苹果将于2020年推出现实增强头显。苹果近期收购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创业公司Vrvana,很可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22日美媒TechCrunch报导指出,苹果已收购加拿大新创企业Vrvana,该收购案可能发生在今年夏天、收购额为3000万美元。 Vrvana是加拿大增强现实初创公司,总部位于蒙特利尔,其正在研发一款兼具扩增实境(AR)及虚拟现实(VR)功能的耳机产品“Totem(见下图)”,不过Totem尚未进行贩卖。 Vrvana网站上展示的唯一一款产品就是未上市的Totem头盔。这是一款“扩展现实”设备,同时使用了AR和虚拟现实(VR)关键技术,能够在一款设备上提供两种体验。Totem的外观与目前市面上的许多VR头盔相似,其特色是使用了几个前置穿透式摄像头,在头盔内部的OLED屏幕上复制外部世界。它的摄像头系统支持6DoF追踪技术,后者允许设备在3D空间内追踪自身位置,并使用红外摄像头追踪用户的手。 根据之前外媒的产品评测,Totem目前预售产品由50个零件组成,价格为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0元),是微软HoloLens的两倍。Vrvana希望产品一开始面向企业销售,后续再降低价格并推出一个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版本。 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收购Vrvana一事可能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完成。 目前,Vrvana官方社交帐号在今年8月份就已停止更新,Vrvana位于加拿大的办公室虽然还在运营,但大量的员工已前往苹果位于加州的办公室工作。 Vrvana虽然没有任何硬件产品上市,但其同奥迪、特斯拉等多家公司都有合作,目前还不清楚苹果收购之后,与这些公司的合作是否会继续进行,也不清楚其现有产品和先前制定的产品路线图是继续进行,还是为适应苹果的策略而放弃。 目前,苹果拒绝就此发表评论,不过也并没有否认报道。TechCrunch向Vrvana打听消息,该公司没有回应。 为AR产品储粮? 今年8月,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特别强调,企业是其AR雄心的关键焦点,该公司在其最新财报中称,这个领域的增长达到了两位数。该公司上一次公布其企业销售额是在2015年,当时库克将其描述为价值250亿美元的业务。 库克此前对《独立报》正面回应苹果对AR眼镜的研发,“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提高智能眼镜的质量。它所需的显示技术,以及在脸部布置足量信息,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彭博社报道称,苹果负责该AR眼镜项目研发团队的工程师已达到数百人。团队工程师们分散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Cupertino,以及Sunnyvale,现在他们进行着一项代号为“T288”的软硬件项目;苹果还在研发AR眼镜的芯片以及操作系统“rOS”,其目标是到2019年完成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开发工作,如果项目进展顺利的话,成品可能会在2020年投入使用。 尽管苹果已经收购了其他增强现实公司,比如Metaio、Faceshift、Flyby Media和SensoMotoric Instruments,但Vrvana是苹果收购的第一家专注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硬件公司,这表明苹果对开发某种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在一步步储备打造AR眼镜的技术。
关键词:AR头显,苹果,AR,Vrvana
发布时间:2017-11-23 阅读量:1446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1

热门分类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型号 品牌 抢购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原厂授权品牌
资讯排行榜
  • 周排行榜
  • 月排行榜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