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拿“电池衰减”,当作不买电动车的理由
      身处任何一个全新板块,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最终普惠的还是愿意尝试的消费者。       刚刚过去的7月,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4.6万辆,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202.9%。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33.9万辆,同比增长227.4%。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环比下降3.2%。1-7月新能源车零售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       与此同时,7月新能源厂家批发渗透率达到16.3%,1-7月渗透率为11.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8.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渗透率为19.3%。       不可否认,整个汽车行业的迭代与革新发生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终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看法,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但在此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部分痛点,仍在“劝退”部分本就对于该板块产品,带有误解与有色眼镜的潜客。例如,冬季和高速续航里程缩水,充电基础设施使用便利性较差,甚至相比同年限、同价位区间燃油车保值率较低等等。       只不过,伴随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新能源车企的不断努力,问题即便存在,可严重程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观。而这其中,改善情况最好的,或许集中在动力电池使用年限过长后的衰减问题之上。       殊不知,近日,特斯拉重申了其车辆电池容量,衰减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一项数据显示,特斯拉在行驶32万公里后,其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还剩下约90%,也就是说,电池衰减率对于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一测试的数据,是根据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的电池运行表现数据,最终得出。而在美国,一辆家用汽车,通常在行驶32万公里之后就会选择报废,欧洲的报废公里数则为24万公里。       “特斯拉电池组的设计寿命要比汽车本身更长,到目前为止,没有用户因为电池寿命原因而造成用车的影响。因此,消费者可能永远不必担心购买一台电动汽车需要更换电池的问题。”       不可否认,按照特斯拉官方说辞,其目前在售的所有车型,如果基本都能维持目前的动力电池衰减表现,那么真的可以打消消费者关于类似方面的疑虑。       相比之下,蔚来则通过另一条路径,分摊了用户可能遇到动力电池衰减,进而造成续航里程与整车保值率下降的风险。       众所周知,作为其品牌“护城河”之一的NIO Power补能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换电站。就此,蔚来也成为了C端私人市场中,唯一一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家用户进行充电的车企。       也正因如此,每一部纳入换电体系的车辆,所搭载的动力电池,都是在时刻流通的。而蔚来会将那些使用时间较久、衰减率不符合要求的动力电池,进行官方的淘汰升级,进而保证车主所换的每一块动力电池的状态,足够健康。       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NIO Power的玩法,去年其官方正式公布了BaaS车电分离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将车辆与电池分开售卖,后者采用按月支付租金的方式,给予用户。       采用BaaS电车分离,以后的购车成本中将会减去7万块钱的电池成本,导致购买首付门槛大大降低。并且,随着整车成本降低,保险费用也随之降低。       而动力电池的衰减与老化从而导致的二手车贬值问题,作为目前纯电动车主要的痛点所在,在使用BaaS之后这种焦虑明显也能得到缓解。此外,则是电池交由专业资产公司进行维保后,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对应车型的使用年限。       必须承认的是,电动车目前贬值最快的地方仍是电池,BaaS的更大意义则是替车主承担了这部分的风险。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该模式的到来,在推动电动车的低成本购入与高频用车的行为上,无疑是有正面作用的。       综上所述,无论特斯拉还是蔚来,都在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对于动力电池衰减的问题进行有效克服。放大视角,身处任何一个全新板块,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最终普惠的还是愿意尝试的消费者。       所以大多时候,请别再拿“电池衰减”,当作不买电动车的理由。注: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车 动力电池
发布时间:2021-08-18 阅读量:1874 继续阅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区域
  对2021年1-7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地域分布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以后,我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结论,供大家参考。  一、重点区域  (1)插电21.2万和混合动力29.31万,分布区域更比纯电更广。虽然客观上也集中在纯电动发展比较好的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和浙江这几个区域,但这个集中应该主要和价格体系相关——这些地方有足够的购买力买价格更贵的车。  纯电动的99.23万上险,有相当一部分是A00的车(光几家大的企业就做到了37万)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省级分布  (2) 把纯电动按照车辆分级拆解,可以看到A00纯电动分布比较广,占比较多的省份是广西、河南、山东、安徽,并不再是昨天说的新能源销售的五个重点地区(上海、北京、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所以看新造车企业的销售数据,光看省份其实颗粒度还是比较大,我认为应该细分成城市来分析更准确。后面再分析的时候,我会选择按城市来进行。  如果按照A级和A级以上的销售数据来分析,重点地区还是看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这五个。  也就是说,想要了解清楚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有效渗透率,首先需要把这5个地区搞清楚。  二、以广东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来看看今年表现最好的广东省的实际情况。  首先来看BEV、PHEV和HEV在广东区域的渗透情况。广东省的数据主要是广州和深圳拉动的,其中:  BEV 广州占了30%;深圳占了37.8%;剩下广东所有城市占了31.73%;HEV 广州占了36%;深圳只有10.5%,主要是被PHEV更挤占了比例;其他城市53.46%,看得出HEV推广还不错,我估计后续DM-i的销量可以参考这个比例;PHEV:1-6月的PHEV还是主要集中在深圳,占了快62%;广州23.51%;其他地方14.5%  7月份DM-i上市后,有个比例变化值得强调一下:上半年广州和深圳两个主要城市的PHEV销量在广东全省占比为85%,但7月份这个比例降低到了75%;其他区域的销量提升了。这个变化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DM-i确实跟HEV的走势一致,但是能不能突破HEV目前渗透率的极限,我们还不清楚。  PHEV这块我单独拉了一个分品牌概览。在深圳和广州PHEV里面比亚迪排第一,接下来是理想,大众的PHEV在深圳也表现不错,宝马今年在广东的PHEV的量比较有限。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BEV。首先按分级划分,我们已经知道纯电总销量最大的是广州和深圳,但是真正看这个数据分布时,还是能看到往其他区域渗透有难度。  对比图9和上面这个图,好多地方的A00占比比较高,真正能支撑A级以上纯电以上销售的城市,也只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后面跟着是惠州、中山和珠海市。  从主要品牌的销量来看,特斯拉在广东的两座重点城市表现都不错;比亚迪好像在广州的纯电市场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在深圳相对比较强。从这个分解图能看到真实的城市销量,目前特斯拉和新势力在中高端占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传统车企转型的速度够快才能跟进,对传统车企来说主场优势是部分2B的订单。  备注:五菱在广东其实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广东分城市的车型分布,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汉EV,好像在广东只有深圳是最认可这个品牌的,其他城市的表现很一般。Aion S在广东的出行市场非常优异。我们看到20万以上的BEV,想要顺利推行到非限购城市,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购买力水平也比较有限。  小结  我是第一次用广东做分析,后面浙江和江苏的情况和广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认真分析完A00和A级车以后,能让我们对于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汽车电子瞭望台》系列 新能源汽车 BEV PHEV HEV
发布时间:2021-08-16 阅读量:1515 继续阅读>>
美国总统大选对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有何影响
11 月份到来的美国总统选举,随着状态的日益明朗化,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随着拜登入主白宫之后对于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今年欧中美三个主要市场发展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的。从大的局面来看,如果拜登赢下来,美国的降排放可能也会跟着欧洲一样立马着手去进行,这对于新能源产业链的拉动效应还是很明显的。 01、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回顾整体的情况来看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2008-2016 年,从奥巴马开启电动汽车的政策鼓励周期,从 2011 到 2016 年新能源汽车处在一个蓄力期; 第二阶段:2017-2020 年,美国新能源主要是经历了 tesla 的 Model 3 产品力爆发阶段,在 2018 年随着 7500 美金退税政策拉出来一个阶段性顶峰,然后在 2019-2020 年处在一个盘整的阶段  图 1 美国新能源汽车的白宫政策周期  从结构比例来看,插电式混动在美国经历了最高的每个月 1 万的需求,但是相对于 7500 美金的退税方式,这种使用政策的模式不划算,随着 GM 选择 Bolt 放弃 Volt,插电式混动在美国就一直维持在月销 5000 的规模。在这种退税模式下,各个车企必然围绕 BEV 的政策制定车型规划。  图 2 美国市场月度新能源汽车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BEV 和 PHEV 的比例在长周期维度上来看,可能一直会维持 6:4 的关系,随着更多的车企推出纯电动汽车平台,这个比例可能进一步会往上走。  图 3 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里面 BEV 的占比 美国市场从 2011 年开始供给的 Volt 和 LEAF 两台车之后,慢慢过渡到一个很奇怪的状况,传统车企推出了很多 PHEV 和 BEV 车型,但是由于产品力的关系,目前能看到的就是 Model 3、Model X 和 Model S 统治了 BEV 市场,能看到比较大的份额纯电动车辆只有 Bolt 和 LEAF,而 PHEV 车型主要包括 Prius PHEV 和 Clarity PHEV。  图 4 2011-2019 年车型占比演变  2020 年的情况,随着 Model Y 的出现,特斯拉在纯电动市场占到了 81.66%的市场,这个已经进入一定的寡头阶段了。  图 5 2020 年上半年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市场 事实上,这个数据在 Q3 可能会上升到 90%以上,因为按照 GCBC 的数据,Tesla 进入 7 月以后每个月的数据都在 4 万以上。  图 6 2020 年 1-9 月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量  02、未来会发生什么?其实从现实来看,不管是白宫是否有政策变化,这个格局总体是不变的。 图 7 2020 年 1-9 月美国汽车销量和去年的对比 1) 今年预期比较大的事情是在美国市场上特斯拉会超过奔驰、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传统几家企业的量,事实上我们观察的情况是不管整体的政策有没有变,这几家做豪车的传统企业是最先感受到直接的压力。2023 年以前,几家没有有竞争力的 BEV 车型出来,所以短期内不管  2) 对于做 HEV 为主的丰田和本田而言,HEV 在美国市场也是受到了一部分 BEV 需求的分流,本田的策略是和 GM 合作在 BEV3 平台上打造车型;丰田的 BEV 策略在美国市场来说并不清楚  3) GM 和 Ford 两家首先拉出来 SUV 的 BEV 出来,然后下一步聚焦的是纯电动皮卡 也就是说,白宫的政策变化的分野可能体现在 在美国整体范围内增加额外的激励措施,这个有一定的可能性  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推进,这个对于其他公司的 BEV 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对 EPA 的油耗要求做阶段性调整,这个其实影响不算大,现在美国车企主要聚焦于全尺寸 SUV 和皮卡的高利润车型,轿车已经逐步放弃了,能影响的主要是日韩两系  白宫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加速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整体推进,在这个主场,特斯拉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  图 8 美国市场主要豪华车的 2020 年销量  小结:除了欧洲的特殊情况来看,中美都出现了从上往下的挤压情况,高端的车型比中低端卖得好的情况,这其实是一场很残酷的洗牌局,弄得不好就被清出去了。
关键词:电动汽车 新能源
发布时间:2020-10-14 阅读量:1437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凛冬将至,春天却很遥远?
  进入 12 月以后,北半球全面入冬。但有些人更早地感觉到了寒冬。今年 10 月底,小鹏汽车先感受到了寒冬泠冽,一篇小鹏汽车「30 分钟充电 80%」的宣传文案实质上是「30 分钟可以从 30%电量充至 80%电量」,因涉嫌误导消费者而遭遇维权的新闻在网上热传。  理性看待车辆续航能力  续航,始终是影响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300 公里、400 公里、500 公里……现阶段,哪款新能源车拥有更高续航能力,面对市场也就更有底气。正因如此,各大车企力图在续航里程的赛道上一分高下。  面对这一现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王秉刚提醒,动力电池是需要研发周期的,当前一些厂家为了尽快满足续航里程指标,过度设定充电额定值,其结果难免是以减少安全密度为代价。  我们了解到,从目前情况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300 瓦时 / 千克这一指标,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短期内,新能源车续航里程难以显著提升,当前电池技术发展已步入瓶颈期。  电池技术难以提升,产品品质也就不会有更大突破。而与此同时,明年,国内新能源车国家补贴也将退出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失去国家补贴政策扶持后,新能源车终端市场价格提升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不能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现实面前,如何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摆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困境之下,未必没有带来一丝突破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汽车企业开始尝试完善充电领域服务,以期减少消费者使用过程的焦虑。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宁述勇坦言:“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营销、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完善的生态圈。车联网技术应用不仅是在研发和售前环节,应贯穿整个车辆使用周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据他介绍,在充电环节,欧拉品牌联合国家电网、新星充电和特来电等主流充电企业组织了超级充电联盟,消费者只要在手机上便可找到附近的充电桩,节省充电、支付时间。  或许,在无法突破技术难题时,企业将重心放在更为便捷的充电方式上,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  虽然电池技术面临瓶颈,但并不代表就无从提升产品技术品质。使用更为先进的电驱动系统,也会增加车辆在续航方面的能力。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表示,小鹏汽车联合供应商独立开发低高度的电芯模组,并非市场使用的主流尺寸电芯,而是在整个电驱动系统设计里倾注了非常大的投入。通过高水平的电芯支持,车辆不仅能在 22 分钟内完成 50%的快速充电,还可在 1 米深的水下放置 48 小时,不会有任何渗入。  多措并举,或许就会寻得突破。  消除车辆安全隐患需要“体检医生”  王秉刚表示,2019 年 1-8 月,国内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发生 60 余起,较高的事故频率背后很能说明问题。  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自燃事故比例,与汽车企业安全意识不足有直接关系。而电动车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汽车企业对于安全的把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表示,安全问题是很多消费者的忧虑所在。发展以“新四化”为理念的新能源车初衷是为了确保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高效。显而易见,安全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他表示,电池安全与使用充电快慢有关,充电越多、越急,越不安全。且电池越多充电越费时,充电网络成本也越高。高性价比的电池技术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相比于传统汽车出现问题才做修理的被动方式,实时处于在线状态的新能源车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为国内主流充电桩企业,特来电实施了充电安全防护技术,在新能源车补充能量的同时,对电池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问题隐患的电池,及时予以警示处理。  在整车企业中,奇瑞新能源、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也在建立监测系统。“只有把好安全关,先于事故发现车辆隐患,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做法。”王秉刚表示,这种做法不仅让车主增强对主机厂的信任,还可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创新和差异化至关重要  无疑,在后补贴时代,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郭孔辉认为,创新的关键是要得到主流消费者的认同。  “新能源车企在为消费者打造智能化平台、个性化平台方面做了很多创新设计,这些将会成为影响企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拜腾汽车首席执行官戴雷表示,但汽车企业一定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一些车企打着“创新技术”招牌进入市场,但是有些所谓的创新,其实毫无用处。  对于车企而言,这考验的是汽车企业对于创新的理解。  拜腾量产车 M-Byte 全球首创触屏方向盘,通过这一屏幕把传统方向盘上的很多控制逻辑、交互物理按键取消,通过触摸方向盘便可以实现音乐、功能设置、调节座椅等多样功能,增加驾驶者驾驶便捷性和安全性。  传统燃油车不智能是因为其出厂后使用功能被固化,消费者很难在车辆使用周期内感受到新意。而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能源车,则可以通过在线升级功能,使车辆可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升级。  针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环境。实践证明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与车辆推广应用息息相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充电设施的进程,社会公共设施的增长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而充电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是提升充电设施的利用率解决电动车充电困难的重要手段。  二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扩大车型供给,为市场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新能源车型。现在的新能源车大部分都是基于传统车的技术上改造,没有给用户产生增值的感受,比如传统车和新能源改造的车放在一起,新能源车本身的成本又高,为什么要选择新能源车而不选传统车呢?作为用户会有这么一个感受,在同样的价格基础上可能选传统车的几率更大。  三是支持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完善交通支持政策体系,如免购置税,限行等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提高便利性。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 21.4 万个,同比增长 11.4%,新能源汽车销量 170 万辆,充电桩总数 44.6 万个,到 2020 年规划建设充电桩的数量 50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200 万辆,结构性供给不足凸显,整体规模滞后,同时我国充电桩面临行业标准不完善,建桩接电难,布局不合理,老旧充电桩的升级难,充电桩企业盈利难,消费者充电难等问题。  完善充电服务环境。第一是支持创新充电商业模式,政府及电力企业,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设备运营商整车厂商,金融机构,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多种杠杆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满足我们的相应的要求。  第二是推动充电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充电便利性和使用效果,推动国家级服务平台整合发展,通过搭建运营服务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提升。  第三是加快推进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效率,研发高效率高标准网络化,智能化的下一代充电技术。第四是政府加大在充电服务领域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扶持政策快速落地。  推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一是新能源汽车车型很多,但是适合消费者的并不是很多,质量可靠性同时补贴的价格都没有竞争力。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不强,投资热情高涨,创新能力弱,产业化高端化需求难以改变。  我们的建议就是一方面推进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建立促进节能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的高效机制,为切实发挥积分办法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商用车积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快速落地。  第二方面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升级,通过国家的科技计划积极专项等措施支持动力电池研发,加快补齐产业链的短板,鼓励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发展。  第三方面是再次推动公共服务的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不同区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效果有差异,不同区域,不同用户车辆的推广不平衡,公交车,电动化推广效果显著,在其他的服务领域,出租车,旅游车推广相应不足,建议政府及公共机构买新能源车占比配比车辆 50%以上的比例,并逐步提高这一比例要求。二是建立完善的惩罚联动机制,确保各城市达成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求。第三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领域电动化转型措施,明确规定新老交替的比例。  第四方面是完善交通支持的政策体系,补贴退出后交通支持政策成为重点的非补贴手段的支持手段,是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措施,我国积累了多种交通支持措施经验,如新能源车专用牌照,免限行,限购,上牌倾斜等。  后补贴时代我们应提前研究使用持续的政策,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提高便利性,除延续当前的免限行,限购等政策外还可以探索成立零排放区新能源车专用通道,免过桥费,提供专用车位等政策。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19-12-17 阅读量:1274 继续阅读>>
2017-2019 新能源汽车上海情况阐述
前几个周,收到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赠送的《2019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这份材料对上海这么多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据有着细致的研究,我想摘录数据把它里面的一些内容对上海的情况进行一些阐述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全国是属于名列前茅的,到 2018 年底近 24 万台,其中 2018 年乘用车推广量 6.9 万台,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 21.3 万台,站全市小客车保有量的 4.2%。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的情况01整体情况   以上两张图表征着之前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情况,由于在总量上通过牌照的资质审核为主要的控制手段,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量是稳步往前的,2015 年就达到了 4 万多台,2019 年目前 1-9 月上牌在 4.8 万台,预计全年 7 万多台。2019 年的 6 月份,由于国五切换国六,迎来了一波小高峰。对比之一,就是 PHEV 和 BEV 在上海的变化,之前 PHEV 对比 BEV 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个人消费者的偏好主导着这个市场。但是随着 BEV 的续航里程增加到 400 公里甚至 500 公里,BEV 和 PHEV 的上牌数就比较接近了。上海新能源 PHEV 和 HEV 对比 对比之二,就是 PHEV 和 HEV 在上海的此消彼长,两类车一个有牌一个没牌,之前的推广数据差异挺大的,到了 2019 年由于 PHEV 的部分政策偏向于 BEV 去了,使得 PHEV 和 HEV 出现了变化。上海新能源 PHEV 和 HEV 对比 02分企业对比2018&2019 市场占比情况   通过地区企业上牌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这个图,可以看到这两年企业在上海的情况,2018 年上汽+BYD 占了近 70%的市场,到了 2019 年局面就更多元化了。为了进一步展开对比,把 BEV 和 PHEV 分开来看,可能更能体现问题,在 BEV 的细分市场里面,除了上汽保持领先以外,我们看到特斯拉在上海市场的上牌数据是有明显的增长的,而威马和蔚来在上海的上牌数都不少。 上海的 BEV 细分市场 PHEV 市场从市场结构来看基本持平,主要的问题是给 BEV 挤压了。2019 年上汽通用的份额一下子给挤没了,我之前猜想的上汽大众和宝马也没在上海市场上占据太大的份额。这个可以就这两家公司的 PHEV 去向单独做个剖析。 上海的 BEV 细分市场 03私人市场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私人市场是占主体的如上图所示占了 70%以上的比例,主要体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个人消费上面,而 BEV 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分时租赁上面。纯电动领域,特斯拉占了私人用户的比例。在公共领域推广上面,主要是公务用车和租赁两块占主要的用途,2019 年 PHEV 的占比下降而私人市场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 上海的公共领域推广的去向 从上海的推广情况来看,私人推广占了主要的部分,出行领域包括分时租赁和网约两块都出现一定的瓶颈,总的来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在 2019 年没有和之前想象的一样。 
关键词:新能源
发布时间:2019-11-26 阅读量:1331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遇寒,动力电池情况如何?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影响,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 46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 9 月减少 6 家。 排名前 3 家 、 前 5 家 、 前 10 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 2.8 GWh、3.3GWh 和 3.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 69.7%、80.3% 和 90.7%,无论是装车量还是占比均较 9 月均小幅下降,但总装车企业数量却减少了 3 家,行业仍处于淘汰整合阶段,且不断发生变化 。  我国动力电池装车辆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10 月,装车量仅为 4.1GWh,同比下降 31.4%,环比上升 3.1% 。不过,磷酸铁锂电池却呈上升趋势,环比增长 12%。1-10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 46.2GWh,同比累计增长 33.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 32GWh,占总装车量的 69.2%,同比累计增长 52.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 13GWh,占总装车量的 28.2%,同比累计增长 1.2%。 伴随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是,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0 月前三名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力神,排位第 3 的企业在不断发生变化。而 1-10 月,前三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合肥国轩。 值得注意的是,10 月 160 Wh/kg 以上车型产量占比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10 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 140 (含)-160Wh/Kg 以上区间的车型产量最高,达 3.1 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的 50. 5%;160Wh/kg 及以上和 125(含)-140Wh/kg 区间车型产量分别为 2 万辆和 0.9 万辆,分别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的 32.5%和 15.2%。 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的放缓,相关问题更加凸显,反映到数据上就是动力电池供应商绝对数量在减少,而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上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发布时间:2019-11-20 阅读量:1188 继续阅读>>
新能源“大潮”退去,“裸泳者”悄浮水面
最近,新能源汽车补贴再次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过程中,各项支持政策尤其是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 2015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期限将持续到 2020 年。  除燃料电池汽车外的其他车型补贴,会在 2017~2020 年逐年适当退坡。在后续几次补贴政策调整中,财政部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基本保持稳定。 补贴逐渐退坡,自今年 7 月以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且下滑幅度在逐步扩大。乘联会数据显示,9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6.5 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 33.4%,环比今年 8 月下滑 8%。 “寒冬”成为了汽车媒体最频繁提及的词汇,一些市场表现每况愈下的企业更是屡屡见诸报端,这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当市场高增长的“大潮”退去,“裸泳”的越来越多,不只是少数自主品牌,也包括那些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合资车企。此外,从整车企业到零部件供应商,“尾部”队伍的市场表现都越来越差。 ”未来 3~5 年内,车企关停并转、兼并重组的新闻可能每天都会出现,大部分落后品牌会被淘汰。”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中国车市增速放缓导致竞争越发激烈,实力不济的车企将逐渐被淘汰出市场。
关键词:新能源
发布时间:2019-10-28 阅读量:1217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不保值,三年保值率仅为32.31%
2019新能源汽车用户价值暨保值率峰会于8月21日召开,会上数据显示,主流新能源汽车3年平均保值率仅为32.31%。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1.7万辆,同比上涨48.6%。新能源汽车收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受发展初始阶段产品质量较低、技术不够先进,以及缺乏行业检测标准等因素影响,保值率低成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流通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执行副会长赵扬在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体系在逐步建立,保值率暨残值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群体的价值保障,正成为行业首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蔚来裁员还是来了?九月底前将裁员1200余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发布内部信表示,九月底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调整后公司的人员规模大概在7500人左右。 内部信表示,从今年开始,蔚来真正进入到了资格赛阶段,不会有速胜,不会有奇迹,我们的征途是泥泞赛道上的马拉松。创业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大家要做好迎接更艰难挑战与更多挫折的思想准备。 李斌还对此表示道歉,他在内部信中说道,这次人员调整会影响不少同事,对此我表示十分抱歉。大家加入蔚来的时候都有很多的期待,这次调整会让不少同事难过失望。衷心感谢所有离开的同事的付出,蔚来的每一点成绩都是来自大家的共同打拼,谢谢你们。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19-08-23 阅读量:1585 继续阅读>>
新能源崛起,西门子全球裁员超万人
总部位于德国的能源巨头西门子公司,日前宣布了一项涉及全球2700名员工的裁员计划。 其实,西门子油气与电力集团的此次裁员早有征兆——上个月该集团分拆上市时曾透露出一份全球裁员1.04万人的计划,预计到2023年完成。此次公布的2700人裁员计划就是这超过1万人裁员行动的一部分。 根据西门子油气与电力集团的测算,这次万人裁员将为企业节省 22 亿欧元的成本。 说到此次裁员的西门子油气与电力集团是西门子的能源板块。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西门子和通用电气(GE)、三菱日立电力系统(三菱日立)占据了全球燃气轮机市场份额前三,其中GE在 2018 年燃气轮机的订单数量居全球第一,三菱日立和西门子分列第二、第三位。 尽管业绩辉煌,但是西门子此前曾发表声明,称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燃气涡轮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受到了影响,导致天然气和电力业务拖累公司业绩增长。鉴于能源行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为提高公司竞争力,天然气和电力业务需要节省5亿欧元的成本。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油气行业持续低迷,除了西门子,很多全球性的能源巨头都出现了业绩下滑而不得不面临裁员境地。 2015年,能源巨头雪佛龙出现了13年来的首次亏损,不得不出售资产并且裁员。2015年7月底,雪佛龙宣布裁员1500人;紧接着同年10月30日又宣布裁员6000至7000名员工,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
关键词:新能源
发布时间:2019-06-24 阅读量:1216 继续阅读>>
全球掀起抢“钴”大战 三星学苹果杀到刚果抢货
全球掀起电动车热潮,让电池关键材料“钴”奇货可居,钴价格从2016年9月的每吨2万多美元(人民币12万多元),飙升至目前的每吨8万美元(人民币50万元),市场抢货激烈。为了保证钴的供货,继苹果、宝马、特斯拉、大众之后,三星日前也直接杀到钴矿的原产地刚果抢货......三星加入全球抢“钴”大战3月14日报道,三星电子关联企业三星物产正在与刚果一家矿企洽谈采购钴的长期合作协议,效仿苹果加入全球性的钴争夺大战。报道称,三星物产目前正与刚果钴矿公司Somika洽谈合约,务求确保生产智能手机与电动车电池所需的钴原料货源无虞。据悉,过去4年,三星物产一直向Somika采购铜。Investingnews报导,Somika总裁Chetan Chug确认三星议约消息属实,目前双方还在谈判阶段,但拒绝披露详情,因为双方尚未达成协议。Chug指出通常只谈一年约,最长谈两年,以确保最好的价格。2017年全球钴产量为11.4万金属吨,刚果出产量为7.4万吨,占比约65%。彭博社指出,钴价格从2016年9月的每吨2万多美元(人民币12万多元),飙升至目前的每吨8万美元(人民币50万元),反映市场抢货的激烈程度。据国内最大钴供应商之一的华友钴业销售员透露,先款后货已经成为供货的重要条件,而且即使如此仍需等上半个月至一个月。彭博社上个月刊文称,苹果在与矿场洽谈长期采购钴的合同。由于产品普遍配置锂离子电池,苹果是全球最大的钴原料最终用户之一,但之前苹果使用的钴都是由电池厂商采购的,直接与矿商交涉,在过去仍非常少见。目前除了苹果、三星外,大众、宝马等众多汽车企业也在寻求直接和钴矿企业合作。据报道,去年钴价格大幅上涨后,汽车公司就展开了电池原材料的资源保卫战,找上矿商谈长期供应合约,但价格始终谈不拢,一直到今年消息也陆续被披露,今年 2 月宝马宣布接近达成电池金属锂和钴的长期供应合同,特斯拉也被曝出与智利锂矿巨头 SQM 展开谈判。但紧张的不仅是电动车企业,去年底就曾有报道称,电动车的锂电池需求强劲,在产能有限的排挤效应下,使得 3C 产品的电池供货也受影响,所以导致苹果、三星为了确保有可靠的供应来源,首度主动找上矿商,有意洽谈签署“钴”的长期采购合约。不论是宝马、特斯拉还是苹果、三星都直接跟矿商接洽,建立战略联盟,就不难看出这些电池金属原料需求的火热程度。据悉,三星电子另一家关联企业Samsung SDI向包括宝马在内的汽车厂商供应电池计划从报废的手机中回收钴,Samsung SDI上个月表示,计划买入一家回收公司的股份,并签定确保长期钴供应的协议。新能源汽车是钴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钴是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生产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陶瓷、催化剂以及磁性材料等领域,是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使用的可充电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拉动钴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动力电池材料中对钴的需求是未来钴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动力电池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随着各大车企加速新能源车的布局,新能源车产销量有望进一步超预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材料对钴的需求增长。数据显示,每块智能手机电池只需要约8克精炼钴,但一辆电动汽车电池所需要的精炼钴则超过8千克。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截至2017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9万辆,全年有望超预期生产。若达到规划预期,未来4年每年平均要新增约3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速高达40%。这一行业格局的变化带动了钴需求的快速提升。3C电池行业中,单体电池含钴量的提升受限于产量的下滑,预计总体维持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尽管没有爆发式增长点,但基础体量大,仍是钴需求增长不容忽视的点。随着苹果等主流厂商的采取的双电芯容量电池的持续推广,未来手机等3C类产品的单位电容量提升是长期趋势,这将增加钴酸锂消费。另外笔记本的需求也在持续的增加。目前全球电子产品龙头厂商三星、苹果等已经和刚果(金)矿商签订采购金属钴协议,抢占钴资源市场。因此,我们判断未来3C领域对钴的需求有稳定增长的持续性。预计2020年,3C领域的钴需求达到4.7万吨。其他行业无明显增长点,维持稳定趋势。通过测算,2020年全球精炼钴需求将从2017年的9.6万吨达到13.4万吨。电池材料对钴的需求从4.7万吨达到8万吨,其中,动力电池对钴的需求从8700吨增长至3.3万吨,3C电池对钴的需求从3.8万吨增长至4.7万吨。钴矿新增产量有限供给方面,钴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钴供给的增加,但由于钴资源的稀缺性,钴矿的伴生特性,以及钴主要产地刚果(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对钴供应的增加形成一定的约束。同时,各大矿企基本达产,目前披露未来复产、扩产计划清晰,并无明显超预期可能性。未来两年新增产量来自于Katanga矿山复产和RTR项目的投产。此外,据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专家表示,建设新的钴矿周期较长,即使是在可研性研究做出工程评估和决策后,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一般也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在短期内无法追赶需求的高速增长。当前,全球钴矿供应主要集中在嘉能可、洛阳钼业(Tenke矿)、欧亚资源ENRC、俄镍、淡水河谷、刚果国家矿业等大型矿业公司巨头手中。仅仅世界前三大钴矿商,仅仅是嘉能可,洛阳钼业和欧亚资源三家公司的产量已达全球钴产量的40%。嘉能可目前是全球最大钴矿生产商,2016年全年共产钴原料28300吨,占全球钴矿总产量23%;洛阳钼业并购的Tenke矿,2016年生产钴金属1.45万吨,居世界第二;欧亚资源集团(ERG),除了拥有Mukondo Mountain铜钴矿,控股的Camrose还拥有包括Kolwezi、Tailings、Africo项目和Comide项目等几个中小铜钴矿,目前产能约6千多吨左右,居世界第三。目前大多数主力矿山产能基本释放完毕,增产潜力有限,整体供应增速有限。2018年和2019年的主要增量来自于嘉能可Katanga矿山的复产和欧亚资源RTR项目的投产。其中,Katanga矿山2016年开始停产,造成40万吨电解铜供给减少从而减少钴供给;预计2018年复产、扩产新增5000吨钴金属量;2019年可以新增8000吨钴金属量。欧亚资源的RTR项目预计2018年底投产,该项目拥有70000吨铜和14000吨钴的年产能力;预计2019年可以新增6000吨钴金属量。未来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由新能源汽车带动高速增长,而供给端由于伴生属性和增量有限短期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我们判断,钴的供需结构开始供不应求,且缺口呈现扩大之势。2017年钴的供需将出现不均衡,供需缺口达到550吨,未来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2020年时供给缺口可达到11870吨,钴价存在强烈的上涨预期,整个行业步入新的上升通道。
关键词:三星
发布时间:2018-03-16 阅读量:1154 继续阅读>>
将量子点导入LCD喷墨印刷滤光片后,成本,亮度剧变!
目前 LCD 面板结合量子点技术增加显色色域范围,大致上能分为两种技术,第一种就是采用 QDEF 量子点薄膜,贴附在整个液晶面板导光膜的上方、彩色滤光片的下方。第二种则是……能为屏幕增加色域显示范围的量子点技术,过往都是以增建机构方式附加于 LCD 面板,采用 QDEF 量子点薄膜贴附会增加面板厚度,也会使背光利用率下降。Nanosys 与日本 DIC 合作,将量子点以喷墨印刷方式取代 RGB 滤光片,开创新型态应用。目前 LCD 面板结合量子点技术增加显色色域范围,大致上能分为两种技术,第一种就是采用 QDEF 量子点薄膜,贴附在整个液晶面板导光膜的上方、彩色滤光片的下方。第二种则是与背光系统结合,无论是整合在 LED 封装中,或是在侧边背光与面板之间加入一条含有量子点的长条机构。量子点薄膜有着增加面板厚度以及价格高昂的问题(面积大,需要更多的量子点),而放入侧边背光模组则有温度过高导致量子点失效的情况。量子点放在液晶面板不同位置的比较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家量子点制造商均朝向量子点滤光片的方向迈进,有望同时解决以上 2 种困境。量子点技术与产品提供者 Nanosys 与日本化学厂商 DIC 合作,将量子点以喷墨印刷方式制成薄膜,替代原本液晶面板的彩色滤光片,目前制造出来的次像素尺寸约为 100×300(μm),换算后大约是 50 寸 UHD 电视大小。喷墨印刷式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为了将量子点整合进入 DIC 的喷墨印刷工艺,必须克服无镉量子点该如何相容 DIC 喷墨材料、能被喷头喷出,以及承受油墨 UV 紫外线或是温度固化等难题。透过替代原始 LCD 面板的彩色滤光片,Nanosys 指出可有效将亮度提升 300%,提升能源效率的同时也拥有更广的显色色域范围。
关键词:量子点,喷墨印刷
发布时间:2018-02-05 阅读量:1603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1

热门分类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型号 品牌 抢购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原厂授权品牌
资讯排行榜
  • 周排行榜
  • 月排行榜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